
一张Anki卡片并不够
Table of Contents
信息丢失问题
想象一下,你在看一本书,在某章某节有一个概念,你觉得挺有用。
按照传统记笔记的方式,你可能会在概念下划线,写上自己的想法,或者将概念摘抄到笔记本上,又或者直接将它从书上撕下来粘贴到某个地方。
以上这些方式,如果能形成习惯,都很有用。
现在我们有了 Anki,还能更进一步,在理解与思考的基础上,选择性地记忆。
我们可以为这个概念做一张卡片,假如这个概念是“指差确认”,我们的问题可能是“什么是指差确认?”。
有了问题,也有了答案,你可能会认为,只要用 Anki 按时复习,这个概念就能成功地留在脑子里,而且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提取。
看似没问题,毕竟,Anki 的核心作用,就是利用间隔重复,形成对知识的长期记忆。
然而,在实践中,你迟早会发现,前几次看到“什么是指差确认?”这个问题,回忆答案还算轻松。但在第二次或之后复习,隐约地,你会发现自己并不能完全地回忆出答案,一些信息会丢失。当复习间隔拉长到数 月,甚至一年以上,丢失信息的现象会更明显,能回忆出的信息反而占少数。

一张卡片不够
为什么会这样?如果 Anki 真的有用,为什么还是会忘掉呢?
希望使用 Anki 的同学,都能破除一个认知,那就是“靠一张卡片就能记住任何知识点”。换句话说,仅靠一张卡片记住一个单词,仅靠一张卡片记住一个概念,仅靠一张卡片记住一个公式,仅靠一张卡片记住一个 证明过程,等等,这些想法都是不现实的。
有了一些 Anki 的使用经验,或许会了解到,要尽可能避免制作孤立的卡片。这种卡片的典型特征就是,它包含的知识点与现有的知识体系连接不多,甚至没有连接,就像在一个巨大的知识网络之外,存在着零星 的点。孤立卡片缺少与其他知识的连接,稳定性更低,更容易遗忘。

解决方法
其实,避免孤立卡片的背后,有一个重要的概念,叫做知识的连贯性。
简单地说,知识的连贯性,就是知识之间连接的程度。如果将头脑中的知识看成一个网络,连贯性强,意味着在这个网络中,各个点之间都会存在一条或多条通路。当一个点被刺激时,与之相连的点,也有更大的机 会被刺激。于是,点与点之间互相刺激,互相强化,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,可以有效地抵抗遗忘。

回到最初的例子,对于“什么是指差确认?”这个问题,为了减少信息丢失,也就是减少遗忘,最好的方式之一,就是提升它在我们知识体系中的连贯性。
如何做?常用的三种手段,第一个是冗余,第二个是最少信息原则,第三个是借鉴 incremental reading 的思想。冗余,指的是针对同一个知识点,从不同的角度,用不同的上下文,反复地对它进行记忆。最 少信息原则,在我过往的文章中,曾详细陈述过它的本质,这里不再赘述。第三个,就是扩展对记忆目标的边界,让它与更多的其他知识相关联。
希望这篇文章,能让更好地使用 Anki,更有效地学习。